活動相簿

Events

活動相簿2025-07-27

老湖口新食趣---新住民社造培力基地論壇

📣老湖口新食趣---新住民社造培力基地論壇 第三&第四場次 第三場次3️⃣ 首先是豆之味創辦人👞黃學緯先生說明創業不易的辛酸過程,也談及豆腐產業在台灣發展的艱辛👨‍🌾,雖然黃創辦人以自身經驗提醒大家不要輕易嘗試創業,但是當民眾提問❓與豆腐產業相關的問題時,黃創辦人的眼睛充滿著自信的光芒 ✨,也熱情的向大家分析原因,相信老闆只是「刀子嘴,豆腐心」 對於豆腐的產業發展與在地合作還是充滿期待的❣️。 接著是小窩口披薩🍕的老闆梁善員先生分享,有趣的是,披薩店名「小窩口」👶是來自湖口的舊名「大窩口」🧔喔! 老闆首先介紹天主堂🕍與湖口老街的歷史背景,特別提到天主堂創始人滿思謙神父傳教⛪奉獻的經歷,並分享自己創業以及對老街📹的想法,最後主辦方提及老闆還有贊助天主堂文化館✝️的環境維護費用💰 不過老闆謙虛地表示這只是應該做的事情,梁老闆回饋鄉里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上午討論時間 💬 🗺️「美食地圖」 以越南🇻🇳與客家料理為主題,分別介紹越南煎餅🍘、越式牛肉粉🐂、酸菜排骨湯🍖等料理。 其中越式煎餅的餅皮薄脆,內餡多樣,有蝦🦐、豬肉🐖、豆芽菜等,最後以生菜葉包裹食用,營養豐富。 🆕「新住民看社造」 創新與在地的結合,例如:新住民料理中的涼拌菜使用台灣在地食材,或是推薦小窩口披薩 🍕的老闆製作梅干扣肉披薩。 另外,也期待與在地民間團體合作,夏日🌞舉辦農地市集,結合湖口在地步道,並配合營區開放日的攤販使用在地食材,讓更多人知道新住民的美食 😋。 ❤️「新食to心社」 以記憶中的食物為主題,每一道菜都擁有自己的故事 📚。 菲律賓牛奶蝦🦐🥛 蝦子與其他材料價格非常貴,當小時候放學回家時,看到媽媽煮就會很開心,是家人👨‍👩‍👧‍👧難得團聚的時刻才會吃到的一道菜。 希望可以結合小窩口的披薩🍕,成為一道新的特色料理。 羅望子燉魚湯🐟 是菲律賓 🇵🇭的特色料理,吃起來會有些酸酸的,是因為用羅望子的果肉燉煮才會有酸的口感🍋。 絲瓜鹹蛋粥🇹🇼 外婆🧓為了不愛吃蔬菜的孫女所發明的,先把絲瓜切碎,再加入鹹蛋🥚煮成粥,就成為美味又營養的愛心食物💕了。 長大後,雖然外婆不在了,但自己煮來吃的時候,彷彿又回到小時候記憶中那溫暖🤗的感覺。 第四場次4️⃣ 身為菲律賓新二代的鄒佳晶老師以自己的生命故事開場,說到菲律賓🇵🇭與台灣🇹🇼對於新住民、新二代的身份認同想法不一樣🔁。 菲律賓較開放的接收不同族群,台灣相對保守一些,因此在身份認同上產生混亂😵‍💫,因緣際會之下,了解了蘭嶼對語言及文化的傳承方式,並逐漸找到自己想走的方向 🚶‍♀️。 過程中,鄒老師的媽媽👩‍👧‍👦說「我在台灣🇹🇼只有你們了。」這句話的份量讓老師思考💭是否該為了自己想要做的事而離開媽媽,但隨著老師帶著家人👨‍👩‍👧‍👧一起加入社區營造行動,家人反而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持老師繼續走下去。 最後談到社區營造,鄒老師以許多社區🏘️為例子,並說到非常重要的一句話 :「不是因為什麼都會才開始做社造,而是從什麼都不會開始。」 鼓勵大家為了自己所居住的社區或是擁有的文化盡一份心力💗。 再來是陳國書老師以「社會安全網」的概念「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讓與會來賓了解現今政府所推行的政策,並以新湖區社福中心的活動來鼓勵湖口地區的新住民或是在地民眾共同參與👫。 下午討論時間 🗣️ 💯「越菲客酸好味」 以酸酸的菜為主軸,綜合越南🇻🇳、菲律賓🇵🇭、台灣 🇹🇼的料理,例如:越南大腸炒酸菜🐷、台灣酸菜包、菲律賓的羅望子燉魚湯🐟等等。 討論中發現越南🇻🇳與台灣🇹🇼的酸菜同樣都是用芥菜製作,只是越南酸菜發酵時間更久,口味會更酸一些。 🚪「新住民的關懷據點」 希望能夠把社區🏘️內新住民的資訊傳遞給村長,再傳到鄰長,透過漸進式的關懷,讓新住民的家庭知道有活動資訊,才有機會從家裡出來,認識社區與台灣🇹🇼。 以食物為開端,希望與會來賓對新住民與台灣的美食能夠有更多了解,以料理為橋樑,期待可以搭起異國與在地人們的友誼;最終以文化作結,期望不論是新住民或是在地居民,都可以接納👥並包容彼此不同卻又相似的地方。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FDKnhEUPf/